觀點

     這是一本雜誌的一篇專題,關於內文的部份,我覺得中規中矩跟一般的理財雜誌的內容其實如出一轍差異不大,就是省錢、存錢、選標的,沒有太特殊的部份,也很貼心的為大學生可能會遇到的狀況做註解,但這些都不是我有所感的內容。
     我個人是認為,念書的時候還是把心思專注在於投資自己,原因如下:
1.投資報酬率:
     既然花了錢(父母親、學貸),就應該把效益最佳化,打工只會佔據你大多數的精神,收獲卻是不合比例的,或許有人會說,以後面試履歷好看、多一點社會歷練,因為我之前在協助公司做徵人的事項,只看畢業學校、科系跟年齡(限制年齡有犯法喔),之前打過什麼工通通沒注意,畢竟進公司還不是通通要重教,跟你之前做什麼工作一點關係都沒有,重點還是學習態度;社會歷練?如果你可以把校園社團活動辦的有聲有色,附上PDCA跟檢討報告,一定比你打工好太多,所以如果非必要,我個人都還是建議學生專心當學生,因為你擁有很多錢買不到的時間,可以在你有興趣的領域專研、觸類旁通,總比你去外面做牛做馬,颱風天還要父母擔心你外送會不會被吹走好太多了。(這邊是大多數的狀況,但多少還是有例外,但那也只是但,屬於大多數的你通常不在此列)

2.創意  
    前幾天有一則專題報導,是關於陸生來台對於台生的影響與衝擊,內容的部份我不細說,重點是報導的最後,有一小段,讓陸生、學校的教授就他們的觀點來看陸生與台生的差別,大致歸納,陸生接受單一化教育,思考模式較為僵化(不是思維唷,他們腦袋還是動很快),由於教育環境的競爭,導致他們更能夠把握任何一點學習、發表、以及與教授的互動等等進步的機會,反觀台生,陸生的學習勁頭其實沒有影響台生的生活作息,但多元的思考模式可以提供很多創意(是思考模式喔)。
     我想說的是『Practice makes perfect』、『No magic just basic』大多數有用的創意都來自於不斷的精進、優化,或是異業的結合,但全部還是要回歸基本面、唯有穩定的知識做基底,所發揮出來的創意才是真的能實際被採用的,而非天馬行空只能說說的產品

     說了那麼多,其實我想闡述的只是一個價值觀,學生就好好當學生,不光只是學習課表上的,也要努力補充更多的,不要白白的把時間給浪費掉的,至於雜誌中的投資理財術,我只能說,就算你的報酬率好過專業經理人,你一樣輸掉了時間,而這青春歲月是多少報酬率都抵消不掉的,那又何必隨波逐流的到處打工ㄋ!!

當然,總還是有人需要透過打工來貼補家用,那就注意不要因為打工讓課業耽誤了,本末倒置。

延伸閱讀:
我覺得這篇文章也很棒,他把機會成本計算進去了,單純以時間量化作為計算標準,當然啦,如果你只是爹娘付錢,而你賺錢,這種轉現金的模式,就不適合這樣的計算方式囉!!

 

arrow
arrow

    深活履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